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感悟

时间:2023-04-19 06:45:58
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感悟

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感悟

  中国饮食文化渊源流长,每一个人对中国的饮食文化都有不同的感悟,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小编为你准备的几篇感悟吧!

  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感悟

  舌尖上的中国,你所看到的不仅仅是食物,涵盖了所有在城市里,只到超市与菜场买食物的你所不知道的,美食从来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。

  从高原深山里,到湖泊,大海,所有我们平常能见到或者鲜见的食物,原来它们是从那里获取的,香格里拉的松茸要早上三四点出门,步行二十多公里到原始森林里找寻,没错,就是找寻,仔细而艰难的找寻这上天赋予的珍宝,说珍宝一点也不过分,在北方一盘碳烤松茸的价格是1600元,而她们的找寻只是为了一个夏天 5000元左右的收入。

  还有一颗看似普通的莲藕,必须由专业的挖藕工人每天从淤泥里挖,那种劳动强度让他们都或多或少的有肩周炎和腰肌劳损,餐桌上的雪白的莲藕里有挖藕工人满是泥浆的汗水。

  那些最原始的获取食物的方法艰辛而繁琐,那份辛苦里饱含了多少汗水与情感,我们可想而知,而那些用最原始的烹饪手法做出的美味,才是你的味蕾与胃和心灵真正需要的,看过你才知道自己碗里赖以生存的那些,真的是你的天。

  舌尖上的味道不只是食物所带来的馨香,还有 ……此处隐藏1857个字……、形、美的和谐统一,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。

  第四,注重情趣。

  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,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、香、味有严格的要求,而且对它们的命名、品味的方式、进餐时的节奏、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。

  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、雅俗共赏。

  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、辅、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,也有根据历史掌故、神话传说、名人食趣、菜肴形象来命名的,如‘全家福’、‘将军过桥’、‘狮子头’、‘叫化鸡’、‘龙凤呈祥’、‘鸿门宴’、‘东坡肉’……

  第五,食医结合。

  我国的烹饪技术,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,在几千年前有‘医食同源’和‘药膳同功’的说法,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,做成各种美味佳肴,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。”

 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,春夏秋冬、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,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、气候等因素。

  这些思想早在先秦就已经形成,在《礼记·月令》就有明确的记载,而且反对颠倒季节,如春“行夏令”“行秋令”“行冬令”必有天殃;当然也反对食用反季节食品,孔子说的“不食不时”,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,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,与当代人的意识正相反,有些吃反季节食品是为了摆阔。

  西汉时,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“葱韭菜茹”,西晋富翁石崇家也有暖棚。

  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。

  这种意识残留到现代的大约仅有节日食俗了。

《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感悟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